首页  >> 主页  >> 综合新闻
科研所举办2024年第十期学术交流会议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4-12-31 | 【打印】 【关闭】

1231日上午,我所2024年第十期学术交流会议在5楼报告厅举行。会议邀请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姚洋、我所智慧体育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祥臣、运动康复研究中心研究员闫琪、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富百慧进行学术交流。我所所长曹景伟、副所长杨杰、赵杰修、全体科研人员、全国体科所协作会成员单位的科研人员近百人参会。会议由杨杰副所长和李海鹏副处长分别主持。

图片 1.png

会上,我所所长曹景伟为姚洋教授颁发聘书,聘任姚洋教授为我所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随后,姚洋教授围绕“经济学如何看待激励”进行主题报告,姚教授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剖析,视角新颖、思维独特,从参与约束到激励相容,从道德风险到逆向思维,进而谈及了职业体育应考虑的正向激励的发展原则和市场机制。

图片 2.png

图片 3.png

     随后,我所本年度在《体育科学》上发表论文的科研人员代表在会上进行了高水平成果报告。李祥臣研究员以“运动负荷熵:一种运动负荷测度新理论”为题,以运动负荷为切入点,介绍了运动负荷熵测度的理论依据、LET实验设计和构建过程。闫琪研究员以“体能视角下的‘康复体能一体化’训练理念”为题,结合不同运动项目伤病防治的生动案例,重点介绍了研究背景、核心理念、体能视角,将运动康复、功能训练、体能训练等领域的技术与方法进行深入结合。王富百慧研究员以“轨迹与转折:中国优秀运动员成长历程研究”为题,依据生命历程理论建构分析框架,聚焦“首次参加重大比赛”和“取得最好成绩”为关键转折事件,在社会学视角研究中国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历程和转折事件。

图片 4.png

图片 5.png

图片 6.png

        我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结合科研工作实际和与会专家开展深入探讨,4位不同研究领域学者的分享为我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学习的标杆。杨杰副所长在总结中指出,我所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成果水平很高,对科技助力奥运备战和竞技体育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要将这些成果的核心内容传递给总局相关司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地方运动技术学院的领导及相关人员,用高水平科研成果助力国家队的训练实践和选材实践。


版权所有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ICP:13023979号-3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邮编:100061
电话:010-87182527 传真:010-87182600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