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健康为先导,推东盟合作之风尚。11月17日,首届中国-东盟国民体质与健康促进国际学术会议在浙江宁波顺利开幕。
会议以“互联互通,合作共享——助推体质健康新发展”为主题,旨在切实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在国民体质与运动促进健康领域合作,以体育合作为契机,共建“运动促进健康一带一路”。东盟10国相关部门领导及体育科研专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领导、科研所专家、体质检测技术人员近200人参加会议。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举办中国-东盟国民体质与健康促进国际学术会议是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建设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做出的有益实践。
开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刘国永、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宁波市副市长朱欢、宁波大学党委书记朱达、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副主任李亚莹先后致辞和讲话。
体育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健康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刘国永副局长指出,“健康中国行动”和《体育强国纲要》自2019年发布以来,我国始终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今年9月首届中国-东盟体育部长会在泰国清迈成功举办,与会成员国家达成合作共识,将以体育促进人文交流。本次学术会议的召开,是落实体育部长会议共识,在全民健身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举措。未来国家体育总局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合作的常态化、体系化、制度化,在体质监测、健康促进、全民健身等领域共商共建新路径。
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丁东、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曹景伟、世界卫生组织教授Juana Willumsen(朱安娜·萨姆森)分别做主旨报告。
丁东司长强调,要紧紧围绕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卫融合政策保障这“一个中心”,以“体中有医,医中有体”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广泛、有效地融合,以加强体卫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两个基点”,通过搭建公共服务智慧平台、提升体卫融合服务效率、营造全社会主动健康氛围、建立主动健康教育体系等“多点支撑”,全面系统谋划推进体卫融合工作。
曹景伟所长指出,2000年我国首次开展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监测样本最多、统计数据最详细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在这20年余年中,我国建立了以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质监测中心、地市级体质监测中心以及区县、社区体质测定站为架构的四级监测网络,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目前,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完成建设1571个国民体质测定站点。进入新时代,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不断探索创新,从顶层设计全面布局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新体系,开展常态化、智慧化、数字化建设工作,持续不断的向世界与东盟国家贡献体质健康促进的“中国方案”。最后,他强调,健康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以体育为盟,以合作为基,携手并进、合作共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未来希望能在中国-东盟体育部长会议共识的框架下,共同探索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国民体质与健康促进领域中的务实合作。
东盟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依次做主题报告,分享各国促进体质健康的相关经验,并开展中国-东盟体质促进健康国际合作研讨。在圆桌会议上,中国与东盟各国就本次会议及今后的合作模式进行充分研讨,各国对本次会议上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各方一致赞成就加强中国-东盟相关机构在国民体质与健康促进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推动各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普活动,共享成果,互鉴经验。中国与东盟各国代表同意将国民体质与健康促进国际学术会议设置为周期性召开的会议,并共同商讨会议召开相关事宜。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邮编:100061
电话:010-87182527 传真:010-8718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