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
媒体报道 首页  >> 科学传播  >> 媒体报道
科学锻炼是前提
文章来源:郭建军 | 发布时间:2016-11-04 | 【打印】 【关闭】

(转自经济日报)体育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可以全周期、全人群保障人的身体健康。有规划地定期参与体育锻炼是维护生命张力、降低慢病风险、对抗亚健康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运动结果都有益健康,必须了解运动的特性,才能让运动更好地为健康服务。因此,全民健身的前提是科学锻炼,即全民健身运动应以健康为目的进行锻炼,以区别于以运动技能提升为目的的运动训练。

科学锻炼的基本特性是安全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科学锻炼的安全性,包括了运动中的心脏病、血糖波动的风险,也包括了运动中运动急、慢性伤病的风险;科学锻炼的有效性,是指必须以降低各种生活方式病的发生风险为目的;科学锻炼的可持续性,即如何让运动快乐、有趣味,让科学锻炼能够持续终身。因此,设计得既好玩又健康、带来身心愉悦的运动才是可持续的运动。

要实现科学锻炼,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锻炼的种类必须全面。运动要多样化,必须包括心肺耐力运动、抗阻力运动、骨质增强型运动、柔韧拉伸运动、协调练习、灵敏练习、平衡练习等。二是运动的部位必须全面。身体上下左右前后都要练到。上至颈部肌肉的抗阻训练,下至脚底肌肉的训练,前边的胸肌、腹肌,后边的背肌、腰肌、臀大肌;不仅身体优势侧要锻炼,而且非优势侧也要锻炼。部位不全面会导致某些肌肉运动过度并发生痉挛,而另一些肌肉运动不足并发生退化。三是运动的强度要全面。不同强度运动的效果不同。大强度的运动效果,不是低强度运动延长运动时间就可以达到。而强度的大小是个体化评估的。比如一个卧床老人,下地绕床一圈就可能算大强度运动了,而一个小孩,跑得浑身冒汗,也可能仅仅算是中等强度。同样的运动,反复做,人会逐步习惯,形成能量节省,导致原来的大强度运动也会变成中等强度。运动要产生结果,必须构成刺激。没有强度的刺激是无效刺激。没有强度的运动,也就仅仅是消耗一些能量罢了。

科学锻炼是体育科学、医学、营养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健康需要的运动很多,也不可能一次都练到,科学锻炼是不断发现自身体质的短板并且针对短板进行训练的过程。对个体来说,应全面有计划地科学合理安排健康需要的所有运动。

科学锻炼,需要体育与医疗的融合。没有运动前医学安全评估、运动中安全监控以及急救设备等医疗保障,患者也不敢有强度地去运动;没有医疗,单纯体育无法判断运动对健康的有效性;没有体育,单纯医疗无法让运动快乐,无法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持续下去。体育与医疗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科学锻炼的基本框架,从而让全民健身更有效、更安全、更快乐。

版权所有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ICP:13023979号-3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邮编:100061
电话:010-87182527 传真:010-87182600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897号